15908986206
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污染源的種類日益增多,特別是化工區、工業集中區及周邊環境,污染方式與生態破壞類型日趨復雜,環境污染負荷逐漸增加,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。同時,隨著公眾環境意識逐漸增強,各類環境污染投訴糾紛日益頻繁,因此對環境監測的種類、要求越來越高。
為全面打好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,實現空氣質量進一步持續改善,近日,煙臺市福山區投入300余萬元建設的煙臺市首套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啟用,可實現監測與監管協調聯動,對大氣污染進行精準溯源。
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系統采用新的傳感技術,有效降低了環境監測成本。通過大范圍部署監測點,實現對區域環境的高密度監測,形成網格化監測體系,打通了在線監測與政府監管之間的通道,為科學治霾、精準治污提供決策支撐。有利于環境監測的實時性、精準性和環境治理的科學性。
環境治污,監測先行。在推進環境管理從污染防治向環境質量管理轉變、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更高期待和要求的新形勢下,致力于國內城市精準治污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系統應運而生。因其精準、科學,能有效提升治理區域大氣污染的工作效率,能為環境監管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等優勢,成為城市大氣環境監測的新主流。
大氣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可實現區域空氣質量的在線自動監測,能全天候、連續、自動地監測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臭氧、一氧化碳、PM2.5、PM10和有機揮發物的實時變化情況,迅速、準確的收集、處理監測數據,能及時、準確地反映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及變化規律,為的環境決策、環境管理、污染防治提供詳實的數據資料和科學依據。
煙臺市首個大氣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啟用,通過網格化監測系統,能夠清楚地觀測到城區大氣污染物的實時變化趨勢和空間分布特征,并可及時對污染情況采取應對措施,做到精準治霾,有的放矢,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強大助力。
今年8月,生態環境部發布《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(2018年—2020年)》;同月,生態環境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(GB 3095-2012)修改單;8月26日,生態環境部宣布,將逐步擴大“千里眼計劃”實施范圍。
隨著一系列涉及環境監測領域的政策密集出臺,相關行業或迎來一輪新的發展契機。有機構測算,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持續深度發酵,“十三五”期間監測行業設備銷售市場空間有望達到500億元,2018年至2020年年均監測運維市場空間或將近100億元。
(資料來源:電子發燒友網,水母網,上海證券報,生態環境部)